現金消費減一成 WSJ:中國率先成無現金社會

經濟脈搏

發布時間: 2018/01/04 14:11

最後更新: 2018/01/04 15:02

分享:

分享:

內地移動支付快速發展,美國《華爾街日報》刊載文章形容,中國已率先進入「無現金社會」。

《華爾街日報(Wall Street Journal,簡稱WSJ )》出,內地移動支付大潮的推動者,是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和騰訊,這兩家公司的移動支付服務擠開銀行,在中國日常商業活動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。

事實上,根據Forrester Research的一項估計,美國2016年移動支付規模為1,120億美元。但據中國公司艾瑞咨詢(iResearch Consulting Group),2016年中國移動支付規模已達9萬億美元。

2016年 中國移動支付達9萬億美元

與此同時,中國人也在減少使用傳統現金(比如硬幣和紙幣)。人民銀行的一份報告指,2016年,中國消費者的傳統現金消費額約為人民幣66萬億元,這一數據在兩年內下降了約10%。

【延伸閱讀】拆解人行突向「掃碼支付」潑冷水的玄機

【延伸閱讀】網付飆 中國會變首個「無現金國」嗎?(有片)

內地移動支付快速發展,美國《華爾街日報》刊載文章形容,中國已率先進入「無現金社會」。

對於阿里巴巴和騰訊來說,在移動支付中,他們獲得的回報不僅僅是從商家處賺取的交易費--通常是交易額0.6%;兩家公司還能收集到消費者數據,通過這些數據可將他們的應用程序轉化為營銷平台,用於提供從共享單車到旅行等多項擴展服務。

消費甚至貸款 也可通過手機搞掂

而移動支付已滲入各個商業及生活領域。其中,消費者還能通過智能手機接收著有關貸款、投資和其他金融產品的更多推介。據中國央行數據,2017年前8個月,中國的短期消費信貸按年增長160%。一些分析人士認為,部分原因是借貸便利度的增加。

中國人使用移動支付的習慣,也在改變其他國家。例如,台灣許多商店為便利陸客,引進這一交易方式。最近在台灣的一個夜市,來自上海的紡織品銷售員Manni Cheng用現金購買了烤大蝦,但她隨後注意到攤主接受支付寶付款,於是她要回現金,用手機付了款。
 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